
日本留學生考試(EJU)作為外國學生進入日本高等教育體系的主要通道,其考點設置直接關系到全球考生的報考便利性。然而,盡管中國是日本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EJU考試卻始終未在中國大陸地區設立考點,這一現象背后蘊含著復雜的歷史原因、現實考量和戰略決策。
先說結論:原因很復雜,可以參照此表格
這種狀況部分源于兩國教育體系的不同傳統——日本對海外教育考試持審慎開放態度,而中國對境外機構在華舉辦招生類考試也有嚴格限制,雙方在考試主權認知上存在微妙差異。一個明顯的對比是,日本同樣未在中國大陸設立日本語能力測試(JLPT)的管理機構,而是將考務工作委托給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等第三方組織,這種安排反映了日本在海外考試管理上的謹慎立場。
從外交對等原則考察,EJU考點設置也受到雙邊關系的直接影響。日本在香港和臺北設立考點的決定可追溯至2000年代初,當時日本基于"一個中國"政策,將兩岸三地的考點統一歸類為"中國地區",但實際布局卻形成了政治上的平衡安排。在這種架構下,中國大陸若增設考點,可能引發復雜的政治連鎖反應,這是雙方都希望避免的。更深層的原因在于,日本將EJU視為其教育主權的一部分,傾向于在能夠完全掌控考試環境和流程的地區設立考點,而中國大陸的教育管理體制對此類安排存在天然的制度性障礙。
教育認證體系的差異也構成了重要制約因素。中國的高考制度作為國家教育考試,受到嚴格的法律法規保護,境外機構不得在中國境內舉辦與之形成競爭關系的招生考試。盡管EJU在性質上針對外國留學生,但其作為大學入學考試的基本屬性,仍可能被解讀為與中國高考存在潛在競爭關系。日本學生支援機構在評估中國大陸設點可能性時,必然考慮這一政策紅線,從而傾向于維持現狀。相比之下,香港和臺灣地區的教育自主權較高,考試管理制度更為靈活,能夠接受EJU作為一項額外的國際考試選項。
中日兩國在教育主權觀念上的差異也不容忽視。日本方面對EJU考試的質量控制有著極高要求,從命題、監考到評分各個環節都強調自主掌控,而中國大陸的教育考試管理同樣強調國家主導權,這兩種主權觀念在實操層面難以無縫銜接。例如,日本堅持EJU監考人員應由日方培訓認證,考場規則完全按照日本標準執行,這與中國現行的涉外考試管理規定存在一定沖突。
即使拋開政策與外交層面的宏觀因素,EJU考試在中國大陸設點還面臨一系列考務管理上的實操難題。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作為EJU的主辦單位,對考試安全與公平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這些標準在中國大陸的特殊教育環境下難以得到充分保障。考務管理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成為阻礙考點設立的重要技術壁壘。
考試安全機制:在日本國內,EJU實行嚴格的命題隔離制度和試卷保管流程,所有環節都在JASSO的直接監控下進行。而在海外考點,雖然規模較小,但日本也堅持派遣專員監督考務,確保與國內標準一致。中國大陸地域廣闊,教育環境復雜多樣,日本方面難以建立足夠的安全信任感。
監考人員培訓:EJU考試對監考者有著獨特而細致的要求,從證件檢查到違規處理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規程。在日本和現有海外考點,監考人員通常由JASSO直接培訓認證,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隊伍。而在中國大陸,教育考試工作人員主要服務于國內考試體系,缺乏對日本考試文化的深入理解,短期內難以達到EJU的監考標準。更復雜的是,日本方面可能對在中國大陸建立的監考隊伍缺乏足夠信任,而中方也不可能完全放棄對涉外考試的監督管理權,這種信任赤字使得考點設立談判舉步維艱。
成績公信力維護:EJU采用獨特的"得點等化"評分制度,即根據全體考生的答題正確率動態調整題目分值,確保不同批次考試的成績可比性。這種算法對考生群體的規模和結構有一定要求,中國大陸若單獨設點,可能面臨考生數量波動大、區域差異明顯等問題,影響成績計算的公平性。日本大學在錄取時經常比較不同地區考生的成績,如果中國大陸考點的成績因樣本特殊性而難以融入現有評價體系,反而會造成招生混亂。因此,JASSO更傾向于將中國考生分流到日本國內或香港考點,維持統一的評分基準。
運營成本與效益:設立一個EJU海外考點需要投入大量固定成本,包括場地租賃、設備購置、人員培訓等,而收益則取決于考生數量和考試費收入。日本方面在評估中國大陸設點可行性時,必然考慮投資回報率問題。從JASSO公布的數據來看,2025年6月考試中,香港考點僅有1344人實際參加考試,而同期在日本國內參加EJU的中國大陸考生高達12,802人。這種分布狀況表明,即使不在中國大陸設點,絕大多數中國考生也能找到替代方案,削弱了增設考點的緊迫性。
法律適用性:EJU考試規則完全依照日本法律制定,包括對違規行為的處罰條款,但這些規定在中國大陸缺乏直接法律效力。如果在中國大陸設立考點,考試期間發生的糾紛將面臨復雜的法律適用問題,日方擔心無法有效維護考試秩序。相比之下,香港地區的法律體系與日本有更多兼容性,考點管理更為順暢,這進一步強化了香港作為中國大陸考生首選替代考點的地位。
綜合來看,考務管理層面的種種挑戰,反映了EJU作為一項國家教育考試的特殊性與敏感性。日本方面不愿為適應中國大陸環境而降低標準或妥協核心原則,而中國教育管理部門也不可能為EJU單獨調整現有涉外考試管理制度。在這種僵局下,維持現狀成為雙方默認的選擇,中國大陸考生只能繼續通過香港或日本本土考點參加EJU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