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語言課程…
第一站,為期10周的語言班…
為了提高自己初來乍到的語言和適應能力,來澳洲頭4個月的時候住在homestay,雖然費用略貴,但是也為我后勇于說英語,并且融入澳洲文化和環境打下基礎。
白人老奶奶很主動,人也很nice,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問我們(當時還有日本人和中東人也寄宿這里)。
“今天在學校上課會學什么?老師怎么樣?有沒有交到新朋友….“。晚飯后也會拉著我們“團隊合作”一起洗碗,然后一起聊天,講講大家自己國家的事情…
周末開著房車帶我們去參加當地的節日,了解當地法律,或者教我們做西餐和烘焙餅干蛋糕。
因為老奶奶的“家庭教育”加上上語言期間,上課積極回答,口語確實進步了許多,覺得說英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但是由于大學課程表很緊張,所以為了節約時間,離開了寄宿家庭,畢竟上學還要轉公交車。這段生活也就告一段落了。
開學第一天
因為我是生化專業的關系,大學開學第一天的第一節課只能聽懂50%左右,一天就發現了有五十幾個單詞不會,下午就開始了實驗課。
而我當時根本不知道實驗室應該從哪里入手,應該做什么? 當時,真的特別心累,很慌,很不安和恐懼,因為聽不太懂,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辦?
當時的實驗搭檔是一個ABC,他一看見我就坐著我旁邊空位,大家成了實驗搭檔。Abc搭檔自我介紹完后,就問我是不是很緊張。
我說“是的。你怎么知道的?”他笑著說“因為我也很緊張,不知道該做什么”。
過了一小時他就帶著我一起去問指導實驗的demonstrator,“what do we suppose to know from this prac? And how should prepare it next time? Any particular thing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
盡管有了大致理解,我還是覺得壓力大喘不過氣,開學的第一天我就失眠了,明天又是4個小時的lecture和3個小時的lab…
第一周,我基本在自卑,不自信,不安,和失眠中度過,我覺得我無法完成自己的學士學位,我也可能在第一學期結束就被學校勸退…
特別是第一節課,化學老師就說去年化學的掛科率差不多是48%,更加促進了我不安和焦慮。
當時的這些事情,我真的不知所措,我沒辦法跟父母和朋友說這些焦慮,周末在家就莫名其妙哭了起來,兩個舍友(一個local和另外一個國家的留學生)就開導我,并且教我如何使用大學的資源和學校的服務,怎么參加小組學習。。。
第二周,迎來了轉變的開始
第二周,化學課結束后,一個坐在我旁邊兩三次的local同學在lecture room外面等我,并且問了一些問題“你是外國人嗎?如果你覺得這邊學習有疑惑,你可以來問我的。如果我知道我肯定會幫忙的。你有Facebook嗎?
可以加一下我,有問題就發信息告訴我。你很厲害呢,能用不同的語言自己一個人去別的國家生活和學習,而我只會說英語…“。我抱著試試的態度,幾天后約了這位同學一起去圖書館學習,問他問不懂的問題,他真的都幫忙解答了。 我原先還擔心這是不是客套話。
在他和實驗搭檔的幫助,我也勇敢和開朗了許多,自信了許多… 還有一位同學,每天一下課就把自己的筆記發給我,因為他知道我不是local,化學和生化老師的口音很重,語速還很快,如果我認真聽課了,肯定來不及做筆記…后面他和他女朋友都和我成為了好朋友…
一個月過后,終于慢慢適應
一個月過后,我莫名其妙習慣了,也更加積極的和陌生人溝通,也有一些學習小組邀請我加入,或者我自己也會組建一些學習小組,大家一起討論上課不理解的地方,一起復習,周末一起活動…
當然中間也有遇到過幾個不大好的同學,其他朋友私底下告訴我誰誰有些種族歧視,屌絲一枚叫我別放在心上…
第一年,有益的課外活動
第一年的時候有的local朋友就建議我去做志愿者,這樣可以做做公益,還可以認識更多人,還能提高我的英語交流能力,所以后來我參加過了一年的野生動物志愿者保護活動和2周難民服務志愿者。
也在老師的實驗室做過志愿者,所以有什么有薪的臨時工作機會什么的,老師也會推薦給我。
第一次寫essay,從0到1
第一次寫essay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思路,也不知道怎么下筆,其中一個同學就把自己寫好的草稿給我看,我問她是否擔心我抄襲,她表示對我的人品有信心…
并且教我怎么高效的完成這些assignment,怎么寫structure,怎么找自己的論點,怎么用reference tool等等。有5個同學和我的舍友,更是輪流幫忙。
每次我寫完essay后都會幫我看看的草稿,告訴用詞和語法哪里錯了,為什么不對,以及哪里不足和應該怎么改正… 我的presentation也總有不同的朋友幫忙排練… 讀honours期間,我的research proposal presentation和final seminar。
這些本科時候的好朋友也會請假刻意過來看我的presentation,為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