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語能力證明“鐵門檻” ? 語言學校:2025年4月起一律提交JLPT N5或同等證書,學時證明作廢。
? 本科/修士:文科普遍N2~N1,理工科N2。
? 直接后果:零基礎、大齡申請者被批量勸退,語言學校“搶位戰”提前半年結束。 -
SGU英語項目同步“漲價” ? 名校托福底線從80→90(東大/早大熱門專業已提到100),雅思6.0→6.5。
? 新增AI、可持續能源等前沿專業,但招生名額并未同比例增加。
? 部分院校追加面試環節,考察口語與研究動機。 -
資金與簽證審查雙殺 ? 存款證明由150萬→300萬日元,且需3年流水。
? 北京領區電話調查比例幾乎100%,日語回答不利即拒簽。
? 審批縮至1個月,看似提速,實則“材料一次性全對”難度陡增。
【為什么說SGU成了“最后避風港”】
A. 日語賽道被新政截流
-
N5證書至少需要3-6個月備考,零基礎學生趕不上2026年4月入學。
-
語言學校學費突破100萬日元/年,加生活費一年至少200萬日元,資金壓力倍增。
B. SGU仍可用英語“裸申”
-
無需日語證書,省去半年~一年的語言學校過渡。
-
理工科/交叉學科項目擴招,獎學金覆蓋率高于日語授課項目。
-
畢業后“特定活動簽證”延長至2年,求職緩沖期更寬裕。
C. 但“避風港”名額有限
-
頂尖校SGU項目錄取率常年<10%,托福90+只是“起步價”。
-
2025年起多數院校新增面試,進一步篩選“真·英語學術能力”。
-
文商科名額遠少于理工,文科生仍被迫回到日語賽道競爭。
【給2026年入學者的三條生存法則】
-
時間差打法:
2025年10月前拿到托福95+,趕在12月SGU第一輪申請截止前遞交,避開2026年春季更激烈的第二輪。 -
多證書對沖:
同時報考JLPT N2與J-TEST F級,萬一SGU落選,可立即轉日語項目,避免空檔一年。 -
資金預演:
提前半年把300萬日元存款做成定期+流水,父母名下資產需做贈與公證,防止入管局追溯資金來源。
結論:JLPT剛需化確實把大批學生推向SGU,但“避風港”只是相對概念——準備得早,它是捷徑;準備得晚,它一樣是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