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最新政策動向顯示,計劃對國際學生學費征收6%的附加稅(或稱“留學生稅”)。該政策主要針對26Fall及以后的入學申請。
一、英國留學生政策背景與內容:
1、該稅項的提出源于英國高校近年來國際學生人數下降導致的收入減少與財政壓力。國際學生學費貢獻了英國大學總收入的約四分之一(121億英鎊)。
2、根據最新《白皮書》,該6%稅款并非直接向學生征收,而是以高校為征稅主體,從國際學生的學費中抽取,再由政府用于本土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訓。
簡而言之,高校因招生不足產生的財政缺口,將通過提高對現有國際學生的收費比例來彌補。
二、英國留學生影響范圍與程度:
1、研究機構Hepi測算,政策實施后,全英高校每年將額外支付約6億英鎊(約58億人民幣)稅費。其中,代表英國頂尖研究型大學的24所羅素集團成員院校將承擔一半以上,約3.6億英鎊。
2、受影響最顯著、同時也是中國留學生申請熱門的高校包括:
倫敦大學學院(UCL):4200萬英鎊
曼徹斯特大學:2700萬英鎊
倫敦國王學院(KCL):2200萬英鎊
帝國理工學院(IC):2100萬英鎊
羅素集團大學涵蓋了英國多數頂尖院校,是國際學生的主要申請目標。
三、針對26Fall英國留學生申請的策略建議:
1、把握申請時機,盡早提交:
對于倫敦大學學院(UCL)、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等采用滾動錄取機制的頂尖大學,首輪申請(通常在9月至12月)的錄取率相對更高。此策略亦契合英國8月出臺的高等教育新規。新規要求大學:
實際到校注冊率不得低于95%(原標準為90%);
課程完成率不得低于90%(原標準為85%);
簽證拒簽率不得超過5%(原標準為10%)。
未能達標的院校將面臨處罰、限制招生名額甚至暫停國際招生資格。促使高校更傾向于在申請季早期向符合要求的優秀申請者發放錄取通知(Offer)以確保注冊率。
2、采取多國聯申策略,分散風險:
建議申請者進行精準選校評估,并強化個人背景競爭力(如科研經歷、實習實踐、競賽成果等)。
同時考慮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院校組合申請,以降低單一政策變動帶來的風險。
3、尋求個性化規劃:
對于計劃申請英國26Fall入學的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尋求專業留學規劃服務,以制定更優化的申請方案與預算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