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光學畢業生的職業選擇相當廣泛,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向:
旅游行業:
包括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區、旅游咨詢公司等企業。在旅行社,畢業生可從事旅游產品開發、線路規劃、海外旅行策劃等工作;在酒店行業,則可向酒店管理、客戶服務、宴會策劃等方向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旅游電商的興起,樂天、JTB等企業的在線旅游平臺也為觀光學畢業生創造了新的就業空間。在這些崗位中,具備中日雙語能力且了解兩國文化的中國留學生特別受歡迎,常被委以開發中國市場、服務中國游客的重任。據行業人士透露,從事中國游客地接服務的人員(需考取添乘證)收入可觀,月入可達10萬日元以上,但這類工作通常要求申請人已取得日本永久居留資格。
政府部門與公共機構:
日本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專業人才參與旅游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特別是在“地方創生”政策框架下,許多地方政府設立觀光振興課,聘請專業人士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這類工作穩定性高,社會地位較高,但通常需要通過公務員考試。此外,各類觀光協會、工商會議所等半官方機構也提供不少相關崗位。對于國際學生而言,這類職位競爭激烈,需具備出色的日語能力和對日本社會文化的深入理解。
旅游教育與研究機構:
觀光學畢業生可在大學、專門學校等教育機構從事旅游相關教學和研究工作,或在各類旅游研究機構擔任研究員。立教大學等院校的觀光博士畢業生更易獲得大學教職;而擁有碩士學位的畢業生則可以考慮在專門學校或語言學校教授旅游相關課程。近年來,面向中國留學生的日本留學輔導機構也增加了對觀光專業導師的需求,為畢業生提供了新的就業選擇。
新興交叉領域:
隨著旅游業態多元化發展,旅游與文化產業、信息技術、健康養老等領域的融合日益加深。畢業生可從事會展策劃(MICE產業)、旅游電商運營、旅游APP開發、醫療觀光協調員等工作。特別是日本政府正大力推廣的“健康旅游”和“醫療旅游”,需要大量既懂旅游服務又了解醫療保健的復合型人才。此外,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生態旅游規劃師、可持續旅游顧問等新興職業也逐漸增多。
同時,旅游業正面臨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體驗經濟三大趨勢,這將對人才素質提出新的要求。
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旅游營銷、客戶服務、流量預測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具備數據分析能力和技術理解力的觀光學畢業生更具競爭優勢。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行為模式,或通過AI算法優化酒店定價策略等。因此,建議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基本的數字工具和數據分析方法,為未來就業增加籌碼。
可持續發展與負責任旅游:過度旅游已對京都、富士山等熱門目的地造成壓力,當地政府和企業在尋求平衡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的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掌握可持續旅游發展理念、了解環境保護技術的專業人才更受青睞。東京都立大學等院校開設的環境景觀論、自然環境保護等課程正契合這一需求。畢業生若能在旅游碳足跡測算、生態旅游規劃等方面具備專長,將在就業市場上占據優勢。
體驗經濟的興起:現代游客越來越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而追求深度文化體驗和互動參與。這對旅游從業者的文化素養和創意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立命館大學等院校強調文化遺產活用的教育,培養學生設計沉浸式文化體驗活動的能力,使畢業生能夠開發出更具特色的旅游產品。
盡管前景廣闊,觀光學畢業生也面臨一些行業挑戰。旅游業對外部環境變化極為敏感,自然災害、經濟波動、國際關系變化等都可能對行業造成沖擊。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的大規模失業陰影猶在,提醒從業者需保持職業彈性,培養跨領域技能以應對不確定性。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一些標準化的旅游服務崗位可能被自動化取代,這對從業者的不可替代性提出了更高要求。